各相关学院: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和队伍建设质量,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省教育厅已开展新一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创新团队申报工作。现将我校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申报类别
(一)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下简称重点研究基地);
(二)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创新团队)。
二、申报限额
我校每个类别限报1项。
三、申报条件
(一)重点研究基地
1.原则上,依托高校应有与重点研究基地研究方向一致的相关学科专业。
2.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学术造诣高,原则上年龄不超过55周岁(1970年1月1日后出生,下同)。基地应拥有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学术团队,基地研究的校内专职人员一般不应少于5人且45周岁(1980年1月1日后出生,下同)以下青年科研人员比例不低于1/2,校外人员不应低于校内专职人员数的三分之一。
3.依托高校应提供相对集中、独立使用的科研办公场地(包括办公室、实验室和资料室等),总面积原则上不低于200平方米,建设期内应提供稳定的专项运行经费。
4.重点研究基地应实行主任负责制,并设立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组成人员中本校学者不应超过三分之一。
5.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行业机构等有实质性合作的申报机构。
6.已获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重点智库、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以及其他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其核心研究方向与本次申报方向高度重合的,其依托单位不得重复申报。
(二)创新团队
1.申报团队原则上应以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或省级以上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为依托。至少涵盖2个(含)以上一级学科,优先支持在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哲学社会科学与理工农医学科间有交叉研究基础的团队。
2.申报团队应具备良好的建设条件和内外部发展环境,有相对独立的人、财、物的自主权,有较充足的经费保障和较好的校内外合作资源,具备顺畅的合作运行机制,团队带头人及成员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保证研究工作顺利开展。
3.申报团队的带头人应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创新性的学术思想,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合作精神、奉献精神和凝聚力,在本领域和研究群体中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能有效协同团队成员做好团队建设和研究工作。应为高校在编在岗人员,原则上年龄不超过55周岁
4.申报团队应具有相对集中的合作方向,以及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核心成员须实质性参与合作研究,原则上不超过 10 人,其中 45 周岁以下不少于二分之一,
5.申报团队应是在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科研团队,具有不同学科成员共同参与的前期研究项目和研究成果作为支撑基础。支持创新团队广泛汇聚校内不同学科研究力量实现有效协同,共同开展协同攻关,也支持其他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研究人员加入团队,开展联合研究。
6.已获得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省“双创团队”和省教育厅“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等的负责人,以及其他省部级及以上的科研团队类项目负责人,不得作为申报团队带头人申报。
四、申报材料要求
拟申报的基地或团队负责人需填写申请书、汇总表,并按照表中要求提供相关附件证明材料。以上材料汇总后请提交学院进行审核。请各单位于2025年12月4日(周四)下班前将纸质材料交至社科处办公室,电子版材料(申请书Word版、汇总表Excel版)请发送至社科处邮箱skb@cumt.edu.cn。
纸质材料包括:1、申请书+相关证明材料装订成一本(1份)。2、汇总表由学院签字盖章,并汇总排序(1份)。
联系人及电话:贺琳 83590125
人文社科处
2025年11月20日